少年懂行銷
跳出率、離開率是什麼?影響 SEO 表現的關鍵指標全解析
2025 年最新精選實用的 SEO 軟體工具推薦,從關鍵字研究、網站健檢、反向連結到排名追蹤,全面提升網站曝光與排名,輕鬆掌握 SEO 必備資源。
跳出率(Bounce Rate)是網站優化的重要指標,帶你了解跳出率的計算方式、常見原因與改善技巧,有效提升使用者體驗與 SEO 表現。
一、跳出率(Bounce Rate)是什麼?
跳出率(Bounce Rate)是指使用者進入網站後,沒有與其他頁面互動或只停留在單一頁面便離開網站的比例,跳出率高低可作為網站內容是否吸引人、用戶體驗是否良好的一項參考指標。
- 如何計算跳出率?
跳出率的公式為:
跳出率 =(跳出次數 ÷ 總造訪次數) × 100%,其中「跳出次數」指的是只看一頁就離開網站的造訪次數。
跳出率高低標準會因網站類型而有所不同,因像是部落格或是新聞媒體,使用者較多會是有目的的來看一篇文章就離開,這種情況也會被計為跳出。
網站類型 | 合理跳出率 |
部落格、新聞媒體 | 70%~90% |
電商網站 | 20%~45% |
登入頁 / 導覽頁 | 10%~30% |
企業形象網站 | 30%~60% |
- GA4 與舊版 Google Analytics 的跳出率差異
在舊版的 Google Analytics(Universal Analytics,簡稱 UA)中,跳出率的定義是:使用者訪客只看了一個頁面就離開,而且沒有與網站產生互動,只要沒有點擊其他頁面、沒有觸發事件或沒有與頁面有任何互動的行為,這次造訪就會被計為跳出。
但在新版的 GA4 中,跳出率的定義有所不同,GA4 將重心放在「參與行為」上,不再預設顯示跳出率,而是改以「參與率(Engagement Rate)」作為主要指標,如果訪客停留時間超過 10 秒、捲動頁面、或觸發互動事件,就不會被視為跳出,因此 GA4 的跳出率是根據「沒有任何參與」的情況來判定。
- 跳出率、離開率的差別
跳出率和離開率很容易被混淆,但其實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網站行為。
- 跳出率(Bounce Rate):指使用者進入網站後,只瀏覽了一個頁面就離開的比例,也就是說,整次造訪中,他們完全沒有點擊其他頁面,沒有進一步互動。
- 離開率(Exit Rate):指針對某個特定頁面來看的,他表示有多少使用者在看完這個頁面之後離開網站,但他們在這之前可能已經看過其他頁面了,所以離開率是發生在「最後一頁」,但不代表是單一頁造訪。
簡單舉例來說的話可以這樣區分:
- 假設某位使用者點進首頁之後馬上離開,那這一頁就是跳出頁,也同時是離開頁。
- 另一位使用者先看了首頁、商品頁,最後在「聯絡我們」頁面停留,然後關閉網站,那麼這次造訪不是跳出,但「聯絡我們」頁面會被記為離開頁。
二、跳出率對於 SEO 的影響
跳出率雖然不是 Google 官方明說的直接排名因素,但他會從「使用者行為」的角度,間接影響到 SEO 的表現,以下從兩個層面來看。
- 使用者體驗的影響
高跳出率可能代表使用者找不到他們想要的內容、頁面內容不夠吸引人、網站載入速度過慢、行動裝置顯示不佳、廣告干擾太多或排版混亂等等的問題,這些問題都會降低使用者體驗(UX),而 Google 搜尋引擎一向強調需要提供對使用者友善的網站,因此跳出率可以作為評估 UX 的一個間接參考指標,特別是在 GA4 中,Google 更強調「參與度(Engagement)」,這反映出 Google 越來越重視使用者訪客的互動行為。
- 網站排名的影響
雖然 Google 沒有明確表示「跳出率」是排名演算法的直接因素,但是根據許多 SEO 實務觀察,過高的跳出率可能會影響以下幾個 SEO 關鍵指標:
- 停留時間(Time on Site):訪客如果快速跳出,代表在網站停留時間過短,Google 可能會判定這個頁面不符合搜尋意圖。
- 點擊後短暫返回(Pogo-sticking):使用者點進你的網站沒多久就跳回搜尋結果,表示他們沒找到想要的資訊,這會給 Google 負面信號。
- 頁面價值評估:如果網站某些頁面持續跳出率高、互動低,Google 可能會降低其曝光或搜尋排名。
三、跳出率過高的常見原因
如果跳出率過高,訪客幾乎一進網站就離開,而且沒有互動,通常反映網站在內容或體驗層面出現了問題,以下是最常見的幾個原因。
- 頁面加載速度太慢
現在網路資訊轟炸,大家都沒有什麼耐心等待,使用者訪客等待超過 3 秒就有可能直接關閉網站,慢速的網站會導致使用者在內容尚未呈現前就失去耐心,尤其在行動裝置上更為明顯,這不僅影響跳出率,也會降低轉換率與 SEO 表現。
- 內容與搜尋意圖不符
如果使用者訪客從 Google 搜尋點進你的頁面,卻發現內容與他們預期的不同,很可能看不到幾秒就離開,有可能標題誇大與實際內容不符、沒有回答到訪客的核心問題,或是內容深度不夠、太空泛等等原因。
- 沒有內部連結引導
使用者訪客沒有下一步可走,就容易選擇離開網頁,如果頁面上沒有明顯的內部連結或 CTA(行動呼籲),使用者看完內容後不會主動去找其他頁面,自然會跳出。
- 網站排版混亂或廣告干擾
不清楚的版面、太多彈跳視窗或廣告,這些都會造成使用者反感,即使內容再好,如果閱覽過程不順暢,也會讓人馬上離開。
- 行動版體驗不佳
現今大多數使用者來自手機,如果你的網站在行動裝置上操作困難、文字太小、按鈕太近等等影響到使用者體驗,跳出率自然就會比較高。
四、如何優化降低網站跳出率?
如果想要提升網站互動與停留時間,以下有幾種實用優化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使用者體驗及降低跳出率。
- 增加 CTA(行動呼籲)與推薦內容連結
在頁面中加入明確的 CTA(Call to Action),例如:查看更多、立即下載、填寫表單等等,引導使用者採取下一步行動,可以大幅提升互動率,也可以在文章中穿插內部連結引導延伸閱讀。
- 提升頁面加載速度
Google 建議頁面加載時間應該控制在 2~3 秒內,如果速度越慢,跳出率就有可能越高,可以透過像是 PageSpeed Insights 這類工具來分析並優化網站速度。
- 優化排版與內容結構
如果文字排版混亂、段落過長、沒有小標題與重點標示等等,造成讓人不好閱讀,會讓使用者失去耐心快速離開,所以在內容的排版上應該以好閱讀瀏覽為主要優化重點。
- 客製化 404 頁面與著陸頁設計
當使用者誤入 404 或進入無內容的頁面時,如果沒有友善的提示與引導,很容易造成跳出,建議客製化 404 頁面加上返回首頁、熱門文章、搜尋框,著陸頁也需要以設計簡潔明確為主,聚焦一個目標行為。
- 提供互動元素與影片說明
互動能延長停留時間,降低跳出率,比起純文字內容來說,影片、動畫、問答模組或互動工具能吸引使用者停留更久、並且深入探索。
五、跳出率相關常見問題
- 跳出率怎麼算?
跳出率(Bounce Rate)計算方式為:跳出率 =(跳出次數 ÷ 總造訪次數) × 100%,其中「跳出次數」指的是只看一頁就離開網站的造訪次數。
- bounce rate是什麼?
Bounce Rate 是「跳出率」的英文名稱,他代表的是使用者訪客沒有與網站進一步互動,就直接離開的比例,也就是說沒有點擊、沒有觸發事件、沒有進入其他頁面,就結束整次造訪。
- google analytics (分析) 中的「跳出率」代表什麼?
在舊版 GA(Universal Analytics)中,跳出率表示使用者只瀏覽一頁且未與頁面互動就離開,在新版 GA4 中,跳出率的定義略有不同,他是根據「沒有參與行為」來判定,例如沒有停留超過 10 秒、沒有點擊、沒有互動等等,強調的是參與率(Engagement Rate)。
- 跳出率、離開率有什麼不同?
跳出率和離開率雖然聽起來類似,但實際上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使用者行為,跳出率是指訪客進入網站後,只看了一個頁面就離開了網站,沒有點擊其他頁面,也沒有進一步互動;離開率則是針對某個特定頁面來看,代表有多少使用者是在那一頁結束整次造訪的,不過這些訪客在離開之前,可能已經瀏覽過網站中的其他頁面,所以跳出率是評估整體體驗是否吸引人,而離開率則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哪些頁面容易讓使用者離開,進一步優化內容或引導動線。
六、結論
跳出率不是單純的數字,而是能反映出使用者是否喜歡你的網站、是否找到他們想要的內容,雖然他不是影響 Google 排名的直接原因,但跳出率太多還是會間接的影響到,從內容品質、頁面體驗到互動設計,跳出率都能提供有價值的優化方向。
如果你發現跳出率偏高,可以先回到使用者角度去檢視:網站載入速度如何、內容是否有貼近搜尋意圖、有沒有清楚的引導下一步等等,這些改善不只能降低跳出率,還能提升整體 SEO 表現與轉換成效。
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如何從數據中找到問題、從內容中創造轉機,歡迎來找我們「少年懂行銷」,帶你用豐富實戰又精準的方式來優化網站的每一頁,達到你的每一個需求目標。協助你規劃最佳的行銷策略,讓品牌成長事半功倍。
【少年懂行銷】
完整的 SEO 策略,協助攻佔各大 Google 關鍵字排名!